建设区域营商环境新矩阵——袁岳博士在四川省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上的演讲

先说说“营商环境评价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得到各方面重视,标准化解决了我们必须干和马上要干的事情,但是我觉得现在要开始重视非标准化的部分。我们和深圳、广州的同志们探讨,他们会强调到他们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特色和与其他地方的差异,或者有他们认为的独特的当务之急,其实这样的独特化和差异化可能是几乎每个地方都会有的。我们先把标准化的事情干好,但是需要关注那些属于本地重要的事项,但还没有纳入标准的部分,等我们把这些部分梳理、整明白了,后来它们也会是我们新标准化的组成部分。

世行有世行的评价标准,中国有中国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体系与优化营商环境的立法要求,推动各部门把很多营商环境相关的事情整成了一件事,而且按照一套标准评价,有一个动员整合的作用在。但是现有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标准显然有它的问题,比如它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之间的一致性就似乎不那么强。我们参与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的80个城市,其中多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得分和招商引资水平、产业培育水平是不匹配的。比如某东部发达省份,位列全国百强区、百强市、百强县的地方数量相当多,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似乎没那么高。某地级市营商环境评价成绩很靠前,但是它的经济在所在省是属于落后的。那这就有一个问题,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和生意人营商的时候看的营商环境是不是同一的,有些地方营商环境搞成了主要是政府按照它的一套标准在做,做环境的人比做商业的人还有主角感,那就有错位的问题了。

附图 袁岳博士在四川省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发表演讲

政府推动“放管服”有个很大的目标,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企业人士不只知道地方政府有多少个部门处室,而是知道当地就只有一个人民政府办事窗口,做到“只进一门”、“只对一窗”、“最多跑一次”就行了。将来政府部门就是一个整合性的协同性的政府,等前台政务办事效率提到那么高了,后面的机关就需要更大幅度的精简。就以现在的营商环境标准而论,现在的营商环境和上述目标依然有很大距离,而实际上企业眼里的营商标准还有大量没有纳入政府标准考量的要素,所以我在标准化与非标准化里,要提一个矩阵式的服务,这个矩阵式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横向就是一条地方营商环境有机服务链条,包括政务服务、专业服务和产业生态服务三个方面。改革开放的44年是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我们的营商环境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大的认同,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年年跃升,最新的世界银行BEE指标体系也借鉴了部分我国政务创新服务的相关内容。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务服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营商环境优化不仅是政务服务优化,我们看世界营商环境评价排在我们前面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这个服务链条中间最长的环节不是政务服务,而是专业服务,通过授权、购买服务和企业自己委托代理的方式让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到营商环境服务中来。你在香港或者新西兰投资办企业,可能从来不需要和公务员见面,因为绝大部分的事情都由中介服务机构帮你做了。在国内,比如这里的税务,现在大约80%的微小企业都是由专门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去帮忙办理的。大家说北上广深的营商环境好,从服务的角度来说,其中很重要的恰是因为专业服务资源丰富,但我们对专业机构服务的部分,纳入到我们营商环境的指标了吗?有目标要求么?有赋能措施么?有把它当作一个要素去打造么?

附图 袁岳博士在四川省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发表演讲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企业到当地入驻不仅仅看你的专业服务机构棒不棒,重要的还要看产业生态好不好——产业聚集度高、配套服务丰富、上下游联络便利、有相当多功能的产业协作平台、商协会工作到位、关键资源有集中采购、产业部门与政府部门沟通顺畅等等,良好的生态可以带来聚集效应,而集聚效应本身会强化服务效能。

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服务的标准化程度是比较高的,生态服务和专业服务如何变成标准化指标来监测呢?怎么获得信息和数据呢?这些比较市场化的形态整合对于商协会有怎么样的新要求呢?看起来这就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内容,而这样的探索又非常必要。衡量一个地区真实营商环境的要素里非标准的东西还非常多。但是标准和非标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积累提升的,我想这也是国办所提的营商环境创新示范的期待吧。

前面也提到了,“营商”才是营商环境的主题,而任何的商都是要在具体的行业去经营的,各个城市乃至下面的县(市、区)的主导产业都有不一样,所以营商环境的监测优化体系还应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的要素需求进行垂直化设计。那么政府在其中可以做什么?其实产业化尤其是一个新的产业化通常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例如产业垂直化要素之一——“职业技能人才”汇集机制,比如国内现在有些城市就很明确,要给新型行业配备新产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基地,这种基地或者学校不能按照传统教育模式搞,也不能只满足于所谓产学研一体化,而要产教融合、以产主导;政府与国资平台还将重资产投入作为推动产业落地的组合策略,这一点在现代制造业中特别有意义;政府对于龙头企业与主导企业的政策,要给到那些虽然没有龙头企业的规模,但是属于关键配套的中小企业或者作为产业生态必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还要对于深度产业形成垂直化的多维政策丛,我们在研究长三角的一体化过程中间,发现了最具备招商引资能力的那些城市,他们的产业政策设计确定更细分的产业,形成各聚焦的多项配套政策,所以在竞争芯片、氢能源、先进制造产业的时候就非常有竞争力。

营商环境要和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密切结合在一起,同时,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塑造要和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的需要和表现密切联系在一起。营商环境的服务链条应包括政务服务、专业服务和产业生态服务,营商环境的监测优化体系则应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垂直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营商环境成熟指标监测标准化、常规化,将非标准化事项纳入到监测体系中,追踪相应的实际行动,并进一步纳入到标准化体系中。如此实施的营商环境矩阵,就可以清晰看到我们真实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和其他地区间比较竞争力所在。